2020年国内光热发电或再无新增项目
贸易商采取背靠背营销,快进快出,减少风险,发运积极性暂未明显提振,下水到港量较为有限。
目前,全旗正常生产煤矿有104座。全旗所有洗选煤厂按照《准格尔旗关于在全旗范围内继续实施相对静默管理的通告》(〔2022〕108号)要求,临时停产停销,厂内所有人员就地管控,复工复产时间视疫情情况另行通知。
昨日,该旗就已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及其关联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各煤矿企业要切实履行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充分认识此轮疫情的复杂性、严峻性,加强对矿内人员管控工作,按照不进不出的原则,把牢煤矿出入口。各煤矿企业要认真查验入矿运煤车辆封条完整性,对于封条损坏车辆或没有封条车辆要原路返回,严禁给其装煤。2022年列入国家发改委保供名单的有23座露天煤矿,总产能3140万吨/年。运煤车辆司乘人员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在准旗境内不下车无接触闭环管理要求。煤矿要签订疫情防控人员管控主体责任承诺书,建立煤矿原有人员及矿内现有人员台账,并每天向矿山企业防控组报备当天情况,从即日起矿内现有人员核酸检测实行一天一检。
10月25日,准格尔旗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决定从10月25日12时至10月28日12时,在全旗范围内继续实施为期3天的静默管理。继续保持全国产煤第一旗县位次。煤炭铁路通道和集疏运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煤炭铁路直达和铁水联运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由22.62亿吨提高到25.8亿吨左右。
去年以来,全国煤电供应紧张,煤炭行业坚决扛起能源保供主力军的责任担当,科学精准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同年12月28日,对神华宁煤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又做出重要指示。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要立足国情,以煤为主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实现碳达峰必须立足这个实际。
这10年,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对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大型煤炭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营业收入超2000亿的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从2家增加到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5次亲临煤炭企业考察,为煤炭行业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这10年,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愈加牢固。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有序放开,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扩大,进一步激发了煤炭、电力市场的活力。10年来,全行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由763处发展到973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30%左右提升到60%以上。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2014年10月,总书记在听取中国工程院煤炭战略汇报时指出,我们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还是以煤为主的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
矿区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加纯净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矿区徐徐展开。这10年,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煤炭行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全行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由2015年的1.01%提升到 2020年的1.62%,本科学历占比由 6.56%提升到10.25%;高级职称人员占比由1.31%提升到2.1%;高级技师占比由 0.14%提升到 0.34%。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发技术在部分矿区得到推广应用。
2013年,国家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和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煤矿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四个大幅下降。10年来,煤炭行业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能源革命为主题主线,以煤炭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紧扣促进煤炭行业七个转变,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加快推进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推进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开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前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为煤矿工人谋幸福、为煤炭行业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面向行业、立足转型、服务基层、矿工至上工作思路,聚焦促进煤炭行业七个转变,扎实做好煤炭保供稳价,深入推进煤炭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建设能源强国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评选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宣传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树立了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10年来,面向行业开展的工商管理培训6000余人,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认证1200余人。
全国原煤入洗率由56%提高到71.7%,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由62%、42%提高到79%、57.5%;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由2950万千瓦发展到4300万千瓦。政府市场价格监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建立的煤炭生产成本调查制度和煤炭市场价格监测制度,为全国煤炭市场保供稳价奠定了政策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成立,招生类别和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前8个月,全国原煤产量29.3亿吨,同比增加2.9亿吨,同比增长11.0%,实现连续8个月平均10%以上增长,煤炭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左右的历史高位,有力地保障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为端牢端稳能源饭碗贡献了煤炭力量。
这10年,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头等大事和发展一号工程来抓,聚焦目标任务,层层落实、稳步推进,经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夺取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攻坚战的胜利。
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发展转型是一个大课题,要认真研究,不能急,要一步一步来。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10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约3.9万亿元,一大批现代化煤矿和智能化煤矿加快建设,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高,全国煤炭产量由2016年最低的34.1亿吨,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41.3亿吨,创历史新高。
打造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世界煤炭协会技术委员会会议、煤炭企业国际化研讨会、中国国际煤炭采矿展等,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煤炭产能合作新格局,开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产业互利共赢发展的新局面。国家能源集团进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和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试点名单。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持续加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资产总额由44807.1增加到67994.9亿元,利润总额由 3808.1亿元增加到 7023.1 亿元。煤炭储备体系加快推进,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基本形成。
31家煤炭企事业单位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煤运动会,乌金杯、乌金奖系列赛事,煤炭人致敬祖国文艺展演、煤矿工人跟党走文艺汇演、送文化进矿区文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丰富了矿区文化生活。这10年,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推荐,12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7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1人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41人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深化,煤炭期货市场不断培育发展,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显著增强。2012-2020年全国累计新增查明煤炭资源储量4639亿吨。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煤炭行业满怀深情、寄予厚望。这10年,人才强煤战略深入实施,行业人才结构质量实现双提升。
2018年9月,在考察抚顺市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时,充满深情地说,我一直牵挂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发展怎样、人民生活怎样,我早就想来看看。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